自2022年4月27日通山縣同湖北科技學院正式締結校地全域協同合作以來,雙方創新推行“四個維度”,開啟了全方位、寬領域、廣范圍的協同合作,推動校地合作向縱深發展。
突出頂層設計的“廣度”,譜好全域協同“前奏曲”
建立協同機制。建立高層定期會商機制,成立了以雙方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相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全域協同合作領導小組,定期審定合作過程中的重大事項,協調解決雙方合作過程中的重大問題,推進合作協議實施與項目建設。
明確協作項目。本著“優勢互補、互惠雙贏、真誠合作、務實重效”的原則,學校與通山縣在衛生健康、教育、科技產業、人才智力和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等6個方面,設立臨床教學基地、合作開發中藥材拳頭產品、中小學校精準幫扶計劃、教師能力提升工程、定點幫扶工程、特色農產品進校園等29項合作內容達成共識。
壓實協作責任。建立“周跟進、月調度、不定期督導”工作機制,領導小組辦公室通過交流座談、實地調研等方式,對各單位推進情況定期分析研判、督辦指導,形成你追我趕、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各學院、相關部門按照合作內容深化對接,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方案和合作項目清單,項目化、工程化、清單化推進全域協同合作工作落實。
突出整體推進的“深度”,唱好全員互動的“進行曲”
領導高頻互訪。雙方主要領導親自安排、親自部署、親自參與,黨政班子開展互訪30余次,高層密切互訪、常態對接、共謀合作、共話發展,推動校地合作不斷走深走實。
中層高頻互動。學校相關院部、職能部門依托教師、醫師、工程師等方面優勢資源,二級院部與通山縣直黨政機關密切聯系,共謀發展、同題共答。如繼續教育學院、臨床醫學院、教務處赴縣教育局、職教中心就調研教師隊伍建設、教師培訓、對口幫扶等工作進行調研,檔案館專題調研通山縣數字檔案館建設情況,音樂學院助力通山縣“雷火2022禁毒破冰”百日攻堅行動。
基層高頻互助。以“一學院對接一鄉鎮”定點幫扶為抓手,湖科的13個學院深入我縣的12個鄉鎮和九管會開展“面對面”會商,無縫對接、多輪合作。如經管學院與九管會創新黨員干部活動載體,聯合開展2期主題黨日活動,在船埠村舉辦鄉村民宿從業人員專業素質培訓班,讓九宮山景區賓館和村組農家樂的從業人員學習和豐富民宿接待相關知識。
突出結對共建的“精度”,彈好鄉村振興的“交響曲”
深化教育醫療領域結對共建。深化教育合作,湖科為通山增加國培計劃24個參訓名額,與縣職教中心簽訂設立函授站合約,并將燕廈小學、南林中學等10所義務教育學校納入精準幫扶計劃,選派124名示范專業大學生赴通山15所初級中學開展為期三個月的頂崗實習支教。積極推進醫療衛生事業,醫學部擬定支持廈鋪鎮冷水坪村衛生室建設、指導縣人民醫院創建三級醫院等合作事項12個;招錄通山高考應屆生村醫21名,幫助28名在崗村醫函授報名。
深化鄉村振興領域結對共建。聚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創新校地合作幫扶工作模式,拓寬校地合作渠道。在組織振興方面,外國語學院授牌楊芳林鄉黨員實踐教育基地。在人才振興方面,選派博士專家到縣人民醫院交流掛職、優秀教師擔任九管會科學研究所所長。在產業振興方面,我縣聘請湖科覃雙林博士等4名產業技術骨干,擔任中藥材、全域旅游、機械制造、油茶產業相關產業研究中心顧問。在文化振興方面,人文與傳媒學院擬對闖王傳統歷史文化和鎮域范圍內的歷史文人、文化傳說、傳統民俗、特色景點、自然風貌進行系統挖掘,拍攝闖王鎮傳統文化名鎮宣傳片,制作自然風光簡介,并做好全媒體宣傳,爭取人文與科學基金立項。在生態振興方面,數統學院以“鄉村振興,教育先行”為主題,在大路鄉實施振興彩繪活動,對大路鄉生態環境實施美化工程,宣傳鄉村振興戰略;資源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通過“3D立體”視覺技術向外推介“魅力黃沙”名片,著力提高黃沙鋪鎮的美譽度。
深化科技人才領域結對共建。深入開展產學研合作,聚焦創新平臺建設,與湖科籌建通山縣博士后工作站1個,指導我縣青年創新創業;牽線榮浩電子、臥飛電子、冠馳智慧科技、唐老農生態糧油、金歐米智能科技、九宮山茶業6家公司與湖科建立合作關系,共同申報市級企校聯合創新中心??萍籍a業處與唐老農生態茶油公司結對建立研發中心,支持產品研發和科技創新,提高茶油品質、增加產量。
突出服務保障的“力度”,奏好長效合作“協奏曲”
建立常態對接機制。設立“湖科駐通山聯絡辦公室”,雙方指定專人溝通對接;建立湖科通山全域協同工作QQ群,及時探討合作經驗、分享合作成果。
建立資金共管機制。湖科每年安排一定的工作經費,用于雙方全域協同合作的組織管理和具體項目實施;通山縣每年安排500萬元全域協同合作專項基金,合作基金采取雙方共管模式,用于合作項目實施。
建立服務保障機制。湖科選派優秀教學、科研人員為雙方商定的六個方面的合作內容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持,并為轉化技術成果、定向培養人才、訪學研學等提供便利和優惠;通山積極為湖科師生開展科研、教學、實習等提供便利。
(朱紹武?作者單位:通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強安全保障
下一篇:
【宣傳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強安全保障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榮華、見習記者吳文謹報道:11月8日,市委書記丁小強主持召開市委中心組專題學習會議,集中...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張文會報道:20日,我市召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杜培清“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睂幹矩S委員說,我市鄉村產業振興應加強產業規劃...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志茹“鄉村振興應與大自然相結合、應與城市垃圾治理相結合、應與發展綠色農產品相結合、應于脫貧攻堅相...
通訊員楊惠春日前,嘉魚農商行簰洲灣支行為湖北助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貸款1000萬元,解決了公司春節生產收購原材料資金缺口。...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記者王恬通訊員龍鈺山間的花香野果、餐桌上的家鄉味道、離別時父母的牽腸掛肚……每個人記憶中的鄉村各...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咸安建區20周年,也是咸安發展進程中極為關鍵、極不平凡的一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鄉...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張敏15日,我市收視收聽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電視電話會議。丁小強指出,...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李瑞豐、張文會13日,全市鄉村振興暨美麗鄉村建設現場推進會在赤壁市召開,深入學習貫徹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