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淵
旅游業有助于茶產業的轉型升級,茶產業有利于豐富旅游業的文化內涵,茶旅融合發展有利于實現茶產業和旅游業的資源、市場、效益、生態共建共享,達到提質增效、振興鄉村產業的目標。茶旅融合是以茶為主題、以茶資源為基礎、以茶基地為載體、以茶文化旅游為消費核心、以市場為發展動力、以產業化為導向,形成經濟鏈。隨著赤壁市茶產業的不斷發展和旅游業的日臻成熟,二者呈現出強烈的相互滲透和融合的態勢。基于此,本文主要對赤壁市茶產業與旅游業的融合狀況進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意見。
一、赤壁茶旅融合發展條件
茶歷史文化悠久。赤壁因三國火燒赤壁一戰成名,也因茶出名,是中俄萬里茶道源頭,有著“中國青磚茶之鄉”、“中國米磚茶之鄉”、“中國名茶之鄉”、“全國最美茶鄉”等多項稱號。
茶產業優勢明顯。截止到2021年12月,全市茶園面積16.3萬畝,實現綠色防控面積達5萬畝,茶葉總產量6.8萬噸(其中磚茶6.2萬噸,綠茶紅茶0.6萬噸),茶葉生產總產值30億元,全產業鏈產值102億元。在第十七屆中國茶業經濟年會上赤壁市被評為“2021年度中國茶葉百強縣”、2021年度科技興茶富民典型縣域。
茶旅融合有一定基礎。赤壁市重視磚茶文化的挖掘和保護,把茶產業作為現代農業的支柱產業,同時積極發展以羊樓洞萬里茶道文化、三國赤壁文化和生態旅游文化為背景的旅游業,每年接待“茶道尋源”專線游客近20萬人次,帶動就業超3萬人,有利促進了赤壁社會經濟發展。
二、赤壁茶旅融合發展的有關建議
赤壁市具有豐富的茶文化旅游資源,但是缺少更加優化的旅游氛圍,主要原因是吃無特色、住不雅致、行不方便、游難怡神、購無興致、娛不盡興,無法滿足游客可看、可覽、可賞、可品、可商、可住、可學的需求,導致“茶游”無法深入游客當中,無法產生“回頭客”。
(一)提升品質,夯實茶旅基礎。茶旅融合發展,首先要加強磚茶品質提升、豐富茶旅產品,大力發展茶產業,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從而促進豐富旅游業的文化內涵。
提升磚茶品質。堅持包括種植、生產、倉儲、運輸、營銷、服務等在內的國標、地表、行標等綜合標準體系,擦亮“赤壁青磚茶”區域公共品牌,提升赤壁青磚茶品質競爭力。
研發新型產品。鼓勵企業進行茶食品、茶保健品、茶工藝品等茶葉精深加工產品的研發生產,如:研發茶葉面條、磚茶點心、磚茶菜宴等食品類,涼茶、奶茶等飲品類,水乳面膜、唇膏等護膚類。同時,研發茶文化衍生品,如茶服、扇子、文具、茶具、掛飾、頭飾等文創產品,以推動茶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
完善基礎設施。一是在赤壁火車站、赤壁北站、客運站等重要交通站點,設置旅游集散中心或者宣傳咨詢站點,開通旅游公交專線,讓外地散客到達赤壁后,能最快找到適合的旅游線路,享受和團隊游一樣的方便和快捷。二是進一步美化“107”國道沿線環境,完善茶旅游線路沿線景點的標識標牌,圍繞茶元素特點創新設計沿線公交站臺,營造茶旅濃厚氛圍。
(二)突出主題,豐富茶旅項目。當前人們更注重休閑養生,因此可以結合不同游客的需求,培養豐富多彩的茶旅新業態。
美化茶園環境,開展觀光旅游。茶葉生長的地方一般自然風光優美、氣候宜人,再加上茶園的獨特景數,是眾多規光游客們的優先選擇。當前赤壁卓爾·俄羅斯方塊小鎮,除有將羊樓洞青磚茶文化與俄羅斯風情具象濃縮的特色,有猶如宮崎駿大片的萬畝茶園的景觀,設有游步道、涼享等,是游客流連忘返的觀光茶園,目前新增恐龍樂園游樂場和很多適合拍照的網紅打卡點。建議赤壁卓爾·俄羅斯方塊小鎮突出觀光旅游主題,開展親子觀光游或者開發研學旅游產品,針對寒暑假推出以山水生態游為主題的夏(冬)令營活動。
整合茶業加工,開展體驗旅游。在發展茶加工旅游時,引導茶葉加工企業把發展茶加工旅游作為公司或企業的發展戰略,開發茶特色體驗旅游產品。羊樓洞茶文化產業園目前建有科技創新帶來磚茶新變化的中國青磚茶未來實踐展示館,游客可以參觀展館,將采條、制茶、泡茶、品茶等工藝和技術展示給游客,讓游客看到茶葉加工的全過程;建立茶葉展示區,將成品茶葉展示在游客面前,通過標簽、視類、卡片等方式讓游客了解每種茶葉的品質;特別是要建立游客體驗區,設立簡單的手工制茶工具、茶具,讓游客親身體驗做茶、泡殺、品茶,増加游覽的趣味性。
創新活動形式,開展休閑旅游。羊樓洞古鎮明清石板街在現有基礎上,增設特色購物功能,為游客提供茶特產、茶字畫、茶陶瓷、茶詩詞等旅游商品,還可以利用茶設計相關的衍生產品,例如扇子、衣帽、文具等,從而滿足游客的購物需求。同時,讓游客參與到茶文化旅游項目中,如體驗茶風俗、欣賞茶藝表演、猜茶謎、唱茶歌、聽茶戲、吃茶宴等,加深旅游者對茶文化的體驗。讓品茶的味覺享受融入視覺、聽覺的立體享受,成為一種高品質、高舒適、高境界的體驗,成為特色休閑旅游產品。
挖掘茶葉功能,開展康養旅游。以茶為元素,通過茶文化來打造住宿,在建設中注重通過酒店住宿空間來連接衣食娛行玩學購的服務。當前茶發集團與卓爾集團正聯合開發“卓爾青磚茶康養小鎮”,建議將茶美學生活方式的元素融入到酒店的功能化設計以及標準化、個性化服務中,令客人有更多探索的機會,并獲取更豐富的住宿體驗。同時,以茶文化為主線,打造茶鄉度假康養項目,利用赤壁豐富的溫泉資源,挖掘茶葉功效,利用茶葉加工副產物或低檔茶資源開發溫泉茶療等養生項目,拓展新型康養模式。
科學整合資源,設計精品線路。赤壁有豐富的茶旅游資源,需突出每個旅游點主題和亮點:將羊樓洞青磚茶文化與俄羅斯風情具象濃縮的卓爾·俄羅斯方塊小鎮(萬畝茶園)、科技創新帶來磚茶新變化的中國青磚茶未來實踐展示館(羊樓洞茶文化產業園)、中俄萬里茶道源頭羊樓洞古鎮保留的羊樓洞明清古街和全面展現茶葉的起源、制茶工藝、茶文化發展等方面的中國青磚茶博物館等資源整合,科學設計旅游線路,形成更多的精品茶旅線路。
(三)加強培訓,培養茶旅人才。要發展茶文化旅游就要提高旅游服務隊伍的茶文化素養,培養一批專業的知茶、懂茶的茶文化傳播者。一是要建立一支茶文化導游隊伍,并定期開展培訓,他們對茶文化有深刻理解之后才能將特色茶文化傳遞給游客。二是與茶文化名家工作室或者湖北省高等院校合作,舉辦磚茶研修班或專題培訓班,圍繞磚茶知識、茶歷史、茶具、茶藝等方面,對赤壁“茶人”開展輪訓,提升茶文化旅游的文化價值和品味。三是開展全民懂茶愛茶活動,茶學專家參與編輯赤壁磚茶科普知識和茶文化的小冊子,通過赤壁民眾特別是公職人員認真學習了解,提高大眾對赤壁磚茶與茶文化的認知度,使更多市民識茶、愛茶、飲茶,形成人人都是“代言人”的濃厚氛圍。
(四)加大宣傳,增強茶旅知名度。赤壁茶旅融合發展需要立足本地特色,將獨特的茶文化旅游資源建成旅游品牌,推向市場。
一是堅持舉辦茶文化節、茶旅游活動、茶博覽交易會等節會節事,使茶文化與旅游業有機結合,實施整體對外營銷。隨著區域性節事活動舉辦次數的增加,觀眾對節事活動的興趣會慢慢減少,這就需要節事活動組織方添加新的元素,不斷創新。創新不僅體現在主題、內容和子活動上,還需要在節事營銷、運營、傳播等方面別開蹊徑,盡最大可能地提高觀眾的參與興趣。縱觀赤壁已舉辦的九屆茶葉大會,筆者認為節事活動要獲得真正的成功,就必須面向民眾、植根民眾,開門辦節。在策劃茶文化節事時,應力求活動多元化,形式要開放,參與度要增大,使游客和當地居民都能從親身參與中感受到節日的快樂,這樣才能聚集人氣,渲染氣氛。
二是深入挖掘茶文化歷史,以茶或者茶文化為主題,以優美的茶園風光為場景,或者統籌赤壁茶文化旅游、三國文化等資源,積極和各大衛視對接,策劃戶外綜藝節目真人秀方案,爭取大型綜藝活動能在赤壁落地,例如:浙江衛視《奔跑吧,兄弟》、《青春環游記》(有一期已在襄陽錄制并播放),東方衛視《極限男人幫》、湖南衛視《妻子的浪漫旅行》等,這些節目通過特有的傳播方式和明星效應,能較好的傳播綜藝節目中旅游目的地的秀美景象及當地傳統的文化習俗。
三是拓寬宣傳渠道,在利用好當前已有的廣播、電視、報刊、宣傳手冊等基礎上,加強赤壁茶旅項目在去哪兒旅游網、途牛、同程旅游等網站宣傳推廣,以信息化手段擴大茶旅線路知名度。開展自媒體平臺營銷,如:抖音短視頻、快手、微信、微博、網紅等多樣性跨界營銷,提升赤壁茶文化與新媒體結合度,促進當地茶旅融合發展。赤壁打造原創歌曲累計突破100首,其中以茶為創作背景的曲目接近20首,建議在超市、商場、酒店、公交站臺等公共場地,播放這些有特色的音樂曲目,加強市內茶文化輸出和氛圍營造。
綜上所述,茶旅融合是一項富有內涵和創意的新型旅游項目,是以茶和茶文化為主題,涵蓋了茶園觀光、茶葉品鑒、茶古跡游覽、茶特色建筑參觀、茶事勞作、茶俗體驗、茶藝觀賞、茶商品購物等多種內容,是集鄉村旅游、生態旅游、文化旅游、主題旅游、養生旅游為一體的新型旅游模式。目前赤壁茶旅融合正處于發展階段,但筆者相信,赤壁具備豐富茶文化旅游資源條件,繼續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積極發揮生態、文化、康健、體驗等旅游的拉動力及催化集成作用,茶旅發展將會進一步深度融合,茶產業經濟將取得跨越式發展。
(作者單位:赤壁市委黨校)
編輯:hefan
上一篇:
年輕干部要帶頭涵養清廉文化
下一篇:
咸寧市醫療健康產業鏈的精準招商對策研究
近年來,通山縣圍繞“山通水富,綠色發展”的基本戰略,緊跟全域旅游創建步伐,將全縣作為一個大景區來打造,推動景區旅游向...
據統計,我市目前擁有5A級景區1家, 4A級景區10家, 3A級景區10家, 2A級景區6家。與此同時, “中華雞湯小鎮”、“金融小鎮...
“推動全域旅游發展需要全市共下一盤棋,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立足自身優勢,查找發展差距,找準功能定位,切實增強發展全域...
○廖詠絮核心提要:隨著全域旅游時代的到來,旅游者消費需求的轉變,傳統旅游地面臨眾多的挑戰。高質效管理,在旅游服務體系上...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無法開放的旅游景區為保持熱度,通過視頻、直播、在線互動、VR體驗等多種方式,給消費者豐富的在線體驗....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好轉,跨省團隊旅游逐漸恢復,景區接待游客量也從承載量的30%調升至50%。南北朝詩人沈約《悲哉行》...
原標題:特殊情境下迸發新渠道可能重塑B端C端供給場景或鏈條旅游直播或成旅游營銷新常態疫情黑天鵝下,旅游直播興起大潮,不僅...
“這五年,咸寧圍繞全域旅游做大文章,扎實推進旅游項目建設和旅游業態融合,著力提升旅游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水平,不斷彰顯咸...
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深化“互聯網+旅游”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優化“互聯...
大力度支持舉措密集落地企業步入互聯網轉型快車道文旅產業迎強勁復蘇十萬億級市場可期從旅游行業全面停滯,到跨省團隊旅游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