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市生態環境局特色產業增長極調研組
據國際釩技術委員會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我國釩市場年消費量超過8萬噸,約占世界的60%以上。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蓬勃發展,釩在各領域的應用更加廣泛,釩產品市場前景廣闊。崇陽縣釩產業發展具有獨特的優勢,應挖掘現有資源,做大做強做優釩產業,著力推動釩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 崇陽釩產業發展的獨特優勢
(一)釩資源儲量豐富。崇陽境內石煤釩礦石普查資源儲量7億噸,V2O5總量約280萬噸,占全省總儲量的27.3%,占全市總儲量的61.1%,全縣已查明可開產的釩礦石量3090萬噸,V2O5總量約25.57萬噸。目前已詳查的釩礦區主要有石門、小源沖、廟鋪、石坳、煙竹坳、高枧、萬家口等,其中石門、小源沖、高枧等釩礦區已定向給企業。
(二)產業發展歷史悠久。崇陽釩產業有著40多年的發展歷史,經歷五個發展階段,即:產業發源期(1976-1981年),改革開放初期,崇陽縣根據境內石煤釩礦石資源優勢提出石煤提釩的基本設想,創辦崇陽縣釩廠,成為全國最早開展石煤提釩的縣。工藝改進期(1982-1989年),崇陽縣發明“石灰—碳銨法提取純V2O5”技術,國家煤炭部在崇陽縣召開技術鑒定會,給予充分肯定。產業低迷期(1989-1999年)。國家禁止釩出口,國內釩的用量有限,釩產業發展陷入困境。復蘇發展期(2000-2008年),2000年后,崇陽縣委、縣政府把釩產業作為支柱產業發展,崇陽縣從石煤提釩、廢觸媒提釩、偏釩酸銨的精制到片釩、50型釩鐵、80型釩鐵、高純釩、釩鋁合金、釩氮合金深加工等,釩產業鏈條不斷延伸拓展。轉型升級期(2009至今),黨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體”總方略,生態文明建設寫入黨章,黨的十九大提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生態文明思想。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崇陽釩業果斷選擇轉型升級,青山釩鐵、鑫發釩業等廠家率先上環保設施,使50型釩鐵站穩腳跟,晶洋公司率先引進國內技術含量最高的釩氮合金項目,持續推進釩產業繁榮發展。
(三)產業基礎雄厚。崇陽縣釩產業主要生產50型釩鐵、釩氮合金,80型釩鐵、釩鋁合金、氮化釩鐵、高純釩、釩電解液等產品。上世紀80年代,崇陽縣有規?;禾徕C企業2家,年產V2O5200余噸,產品全部出口,年產值超過1000萬元,連續多年成為崇陽縣納稅大戶,產品榮獲“部優”、“省優”和“出口免檢產品”稱號;2008年前,崇陽規模以上企業19家,年銷售釩產品20000噸以上,年產值20億元,年創稅2000余萬元;目前,崇陽縣共有釩深加工企業20余家,規模以上企業11家,2018年全縣銷售釩產品14000噸,占全國釩產品的20%,總產值20億元,繳納稅收1.5億元(2019年略有下降),釩產業成為崇陽縣重要支柱產業。
(四)工藝技術先進。崇陽從事釩產業技術人員20000余人,大部分人員長期從事釩產業生產經營和研究工作,在工藝研究和市場開拓等方面經驗豐富。崇陽縣釩產業通過多年的技術積淀,掌握著鈣化焙燒、復合焙燒、堿化焙燒、免焙燒酸浸、鈉化焙燒后采用回收氯氣等新型無污染提釩工藝技術,在國內占據重要地位,省外多家制釩企業聘請崇陽技術人員作業務指導,崇陽是國內石煤和其它廢渣提釩領域當之無愧的技術領軍者,曾獲得11項國家發明專利和8項實用新型專利,廢觸媒提釩技術國內居領先地位。
二、崇陽釩產業存在的困難與問題
一是創新能力不強。受傳統思想觀念影響,無論是領導層面還是社會層面,依然是談釩色變,把釩產業當成污染環境的代名詞,崇陽釩產業發展僅僅停留在產品的深加工上。對如何科學開發境內豐富的石煤資源,以及循環利用含釩固體廢物,把特色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認識不深、思考不足、創新不夠,導致原材料完全依賴外購,受制于人。
二是產業規模不大。崇陽縣釩企數量不少,但相對而言規模較小,產量不大,且處于分散狀態,沒有一家企業可以躋身全國前10名,競爭力、市場占有力、抗風險能力弱。
三是企業融資不易。釩產業所需資金量大,企業資金周轉困難。銀行貸款門檻相對較高,難以滿足企業發展需要。
四是人才儲備不足。崇陽的提釩技術雖然走遍全國,但高端技術人才缺乏,在新的工藝技術方面落后于時代,產品不能升級換代、工藝得不到創新發展。
三、加強崇陽釩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是明確“一個定位”。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圍繞打造“中國釩谷”目標定位,立足崇陽縣工業園及周邊釩資源優勢,規劃建設“資源綜合開發-高端合金制造-先進功能材料-新型建材生產”全產業鏈綠色循環發展體系,打造技術國際領先、產業結構完善的釩產業基地。
二是規劃“兩大目標”。到2025年,崇陽縣釩產業基地基本建成,園區配套基本完善,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引進入園企業5家以上,釩產業產值達到200億元,創利稅5億元,帶動就業人數1000人。到2030年,通過招商引資和技術創新,高純金屬釩等高端釩產品領域實現突破,帶動一批釩產品下游項目聚集,入園企業達到20家以上,建成四個釩產業基地,區塊鏈產業生態全面形成,釩產品直接產值達到500億元以上,帶動上下游關聯產業產值200億元,帶動就業人數達到2000人以上。
三是構建“三個中心”。即國家級釩產業創新中心:與國家釩產品深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合作,在崇陽經濟開發區規劃建設國家級釩產業創新中心,集中入駐“中國科學院電化學儲能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潔凈能源創新研究院崇陽分院、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先進儲能技術聯合研發中心、中國能源行業液流電池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華南中心、華銀科技院士工作站、湖北省先進儲能與釩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北省液流儲能創新中心、湖北省釩產品深加工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企業技術中心”等科研創新平臺,集中開展釩資源綠色綜合利用和釩儲能的科技研發、標準制定、檢驗檢測、孵化推廣等工作。國家級釩產業供應鏈中心:構建釩產業項目采購、交易等各環節信息互通平臺,打造“供應鏈協同生態圈”,整合國內外釩產業和市場需求信息,形成協同供應鏈管理,保障供應鏈各環節服務需求,有效降低各環節交易成本。國家級固體廢物循環利用中心,充分利用鋁渣提釩、廢觸媒提釩、石油殘渣和電廠飛灰提釩、玻璃廠生產后的玻璃灰提釩、廢鋼渣提釩工藝,加強含釩固體廢物綠色低碳循環開發利用,變廢為寶。
四是建設“四大釩產業基地”。即石煤資源綜合開發基地,依托崇陽現有產業基礎,規劃建設石煤發電項目、熱能利用項目、飛灰提釩項目、高純釩氧化物制造項目和尾渣利用項目。高純金屬釩及釩合金產品制造基地,依托國家釩產品深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和崇陽縣現有釩合金產業基礎,規劃建設高純金屬釩、釩氮合金、釩鋁合金、氮化釩鐵、釩鈦合金、釩鉻合金、50型釩鐵、80型釩鐵等項目。釩基功能材料制造基地,規劃建設含釩儲氫材料、釩催化劑和含釩精細化工產品等項目。釩新能源儲能制造基地,規劃建設新型液流儲能介質生產、釩鋰電池電極材料生產、新型液流電池組件生產和系統集成等項目。
五是強化“五個保障”。強化組織領導保障,成立由市政府領導掛帥,市政府相關部門和崇陽縣有關負責同志參與的崇陽釩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下設釩產業發展管理辦公室。將釩產業納入全市重點產業范疇,協調對接國家及省相關部門給予崇陽釩產業傾斜支持,出臺支持崇陽釩產業發展實施意見,強化釩產業發展引導。強化產業政策保障,統籌制定崇陽釩產業發展規劃和扶持政策,在人才引進、科技研發、平臺建設、項目爭取和重大項目布局等方面予以重點支持,推動釩產品高端研發和精深加工。堅持綠色循環發展理念,在嚴格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前提下,科學有序利用崇陽釩礦資源,并支持釩產業項目建鏈補鏈。強化人才技術保障,制定崇陽釩產業高端人才和實用技術引進激勵措施,在崇陽經濟開發區規劃建設崇陽釩產業人才與技術服務中心,積極對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大連化物所等高校院所,建立釩產業高端人才庫,強化人才服務保障,搭建引才留才平臺,吸引一批釩產業領域高端人才和實用技術,為崇陽釩產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術支撐。強化金融服務保障,組建釩產業發展基金,打造面向釩產業、服務釩產業發展金融服務平臺,發揮“股權投資、債權融資、融資租賃、融資擔保、供應鏈金融、資本市場”六大金融模式,吸引各類金融機構、大型國企和基金公司、社會資本,積極支持并參與崇陽釩產業發展,保障釩產業項目建設、技術研發、成果轉化、擴產提效等各個階段融資需求。強化產業集群保障,圍繞打造區塊鏈產業生態目標,依托目前全市釩產業龍頭企業和關聯企業,整合組建崇陽釩產業發展集群,統籌規劃釩產業鏈布局,建立完善產業共建、聯合共管和利益分配機制,并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國企共建產學研聯盟,構建完整產業鏈體系,推動補鏈強鏈、抱團發展、互利共贏,進一步增強風險防控和抵御沖擊能力,推動崇陽釩產業發展提檔升級。
(執筆:唐寧 劉志剛)
編輯:hefan
上一篇:
學總書記講話要做到“五個找出”
下一篇:
竭力推動鄂南檔案事業出新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