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住溫泉城區體育路的家長劉先生致電本報。他說,家里孩子上小學后,經常會帶回來了一些網絡流行語言,從“藍瘦香菇”到“yyds”“xswl”“雞你太美”等,孩子“脫口成章”,讓他很著急。
咸寧市第十七小學老師張海倫說,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會有兩面性,網絡語言自然也是如此,我們不能一概地對其否定,而是要學會客觀地去對待。特別是父母,更是要引導孩子去認識身邊的新鮮事物,畢竟時代在發展,父母和孩子也應該與時俱進。
舍棄不利。網絡語言對于孩子最大的危害,應該就是字面意義上的誤解。比如“什么”在網絡語言里就是“神馬”,孩子產生誤解,不知道兩者間的區別和聯系,甚至誤以為可以通用,把“神馬”用在書面文章里。
網絡語言大多都不規范,這些都需要父母去引導,不僅要告訴孩子這些網絡語言和規范性語言的區別,更要讓孩子知道他們應該接受的是什么樣的語言。
吸收有利。網絡語言并不都是低俗無趣的,有的網絡語言也充滿著正能量,而且使用起來非常文明,能夠帶給人們希望和力量。比如眼下非常流行的“給力”“點贊”。
對于這些文明又生動的網絡語言,父母不應制止孩子去接觸、去學習,而是應該和孩子一起使用好這些網絡語言。如果能夠使用恰當,那么這些正能量的網絡語言一定會讓孩子的文章增色不少。
有效疏導。孩子對網絡語言的學習總是充滿著濃濃的興趣,畢竟這和他們在書本上接觸到的知識不一樣,打開了他們思想的另一空間。當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這些網絡語言中時,他們的想象力會得以提升,也會有新的感悟,這些都是他們平時不曾擁有的。
作為父母,要及時掌控孩子的情緒,觀察孩子的各種變化。對于網絡語言,父母應該對孩子進行疏導,培養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讓他們能夠透過事物的現象看本質,這樣才會減少網絡語言的副作用,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朱亞平
編輯:何珊
上一篇:
學生的安全意識如何提升
下一篇:
如何安排孩子課后時間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亞平報道:“城區體育設施不足,學校游泳池、籃球足球等場館眾多,應增加其社會利用率。高校應...
近年來,我市公共體育設施日益完善,全民健身氛圍越來越濃,科學健身意識不斷提高。桂正超委員建議加大城區體育設施開放力度...
創新社會中的全能型人才講述人:汪永富(市教科院院長)在鄂南高中從事教學、行政工作21年后, 2016年,我調到市教科院工作。...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宋文虎特約記者孔帆升海南咸寧商會會長孔祥富,是通山縣慈口鄉下泉村巖山莊人,他在外致富后不忘鄉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