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錢女士5歲的兒子在讀幼兒園。最近,他總是因為得到的獎勵比別人少而鬧情緒,于是她開始關注兒童爭強好勝的心理及行為。
市心理咨詢師張小可說,爭強好勝是一種人與人之間橫向比較的方式,是指一個人事事處處都希望超過和壓倒別人。這種情緒會惡性蔓延,滋生煩躁、嫉妒或自暴自棄等不良心理,既不利于正確地認識自我,也不利于良好的人際交往。
張小可認為,兒童爭強好勝主要與成人不正確的引導有關。生活中,成人總是有意無意地要求孩子爭第一,“看誰第一個吃完”“看誰第一個坐好”“看誰第一個畫完”……這樣一種暗示,慢慢會讓孩子認為只有第一才是成功者。在涉及到一些對抗性的活動中,成人過于在意結果,孩子贏了就眉開眼笑,表揚獎勵,輸了就冷若冰霜,甚至指責孩子,這樣做的結果是,進一步讓孩子堅信只有得了第一,才會獲得表揚和肯定,從而強化了孩子的爭強好勝心理。
事實上,孩子爭強好勝,不能說對錯或好壞,只能說有積極和消極的方面,需要成人的正確引導。那么,爭強好勝心理如何正確引導?
張小可建議,首先,學校老師應多途徑引導家長正視孩子的爭強好勝心理與行為。可以通過家長園地、班級網(wǎng)絡平臺等途徑,向家長介紹幼兒爭強好勝心理,引導家長了解其原因、利弊以及該如何正確對待;也可以組織家長參與活動,現(xiàn)場為家長分析講解;對于某些特別需要關注的孩子,教師可以通過面談、電話或網(wǎng)絡與家長單獨交流。
其次,家長要引導孩子正視輸贏,通過實際行動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比如:和其他小朋友比賽跑步,結果孩子輸了,這時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們:“雖然這次輸了,但我們已經(jīng)努力了,爸爸媽媽一樣開心。”孩子們會明白,輸了并不可怕,關鍵是輸了之后能把挫敗化為奮進的動力。
再次,家長和老師要根據(jù)孩子的氣質(zhì)、性情等特點,對孩子的行為作出不同反饋。對于外向好強的孩子,不能一味地肯定和表揚,適當?shù)臅r候需要潑些冷水,讓孩子經(jīng)受點挫折;對于內(nèi)向不爭的孩子,外界的肯定和鼓勵就特別重要。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恬
編輯:何珊
上一篇:
中高考前,考生焦慮各不同 專家支招做好自己坦然面對
下一篇:
如何培養(yǎng)孩子“能說會道”?
創(chuàng)新社會中的全能型人才講述人:汪永富(市教科院院長)在鄂南高中從事教學、行政工作21年后, 2016年,我調(diào)到市教科院工作。...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宋文虎特約記者孔帆升海南咸寧商會會長孔祥富,是通山縣慈口鄉(xiāng)下泉村巖山莊人,他在外致富后不忘鄉(xiāng)鄰,相...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劉子川通訊員李婷婷3月10日,咸安區(qū)溫泉辦事處金葉社區(qū)聯(lián)合市啟善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組織30余名家長和孩子...
領隊周舟拿起話筒給孩子們“開講了”,她要求孩子們遵守紀律認真聽講,并鼓勵孩子們完成今天的書畫學習任務和手工任務,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