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縣優秀教師孟麗玲 富水湖畔的美麗“媽媽”
|
2017年秋,從教30多年的孟麗玲申請從通山縣實驗幼兒園到慈口中心幼兒園支教。
下了車,沿河邊爬100多級臺階,上到坡頂就是幼兒園的所在地。它原來是所小學,學校拆并后成了幼兒園。這是怎樣的幼兒園呢?墻皮脫落,墻體滲水,門窗破舊,基本的教學與玩具設施幾乎沒有。雖然如今生活有所改觀,但交通與教育等民生問題,還存在很多困難,孟麗玲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暗暗下決心,要為這塊土地貢獻自己的光和熱。
領導眼中的“好管家”
時任慈口中心學校校長的陳緒良,深有感觸地說:“那時的幼兒園多么艱難!120名孩子,只有兩個正式教師,從社會臨時聘用了十多名教師職工,還要請校車,要搞好孩子的營養餐,多虧了孟麗玲這位“好管家”。
剛到學校,孟麗玲便跑到教育局去咨詢政策爭取改建項目款,回到自己單位去找學校捐款捐物,自力更生動手打理校園。
孟麗玲改建了三個衛生間,建起了圖書室、保健室、多功能活動區角;添置了大型消毒柜、冰箱、熱水器、開水器,為教師與孩子的學習與生活提供較為優良的環境。沒有玩具怎么辦?
孟麗玲發動教師到山坡上去撿小松球、采蘑菇,制成小物件、小玩具,把活動區角搬到園外,依山坡開墾“南泥灣植物園”。將廢棄輪胎當盆景,栽種花草;讓孩子們在石縫溝捉迷藏,到樹林里識花草,在多級臺階上練耐力。
到了慈口念慈口經。孟麗玲一回到城里,逢人便說慈口好,逢領導就要懇請他們去調研,慈口幼兒園就在她手上、口里、心中給打扮美了。庫區的孩子有了城里孩子一樣快樂成長的環境,而且是別有洞天的學習玩樂場景。
這個園長沒有半點架子與嬌女人氣,倒更像個勤務兵。每天只要一有空就拿起掃把打掃校園,沖洗公共廁所,整理孩子們玩過的玩具,到廚房幫著洗菜切菜。甚至挑起竹篼運土栽花,推板車運載泥土草木。
在孟麗玲的寢室里,一張從縣城家里拖來的床,邊上放著一個工具箱,有扳手、螺絲刀、錘子、起子。她發現幼兒園哪件物品壞了,盡量自己去修理,敲敲打打,修修拆拆的。同事們看到水管照常流,燈泡又亮了,門鎖打得開,熱水器供水正常,松垮的桌凳結實了,都由衷稱嘆:“真服了你呀孟姐,沒有什么是你搞不定的。”
大家知道,窮家難當,孟麗玲節約每一分錢。很多東西,比如木板之類,都是從家里自費帶來,她要把錢花在學生的營養伙食上,花在十幾個職工的工資上,花在校車費用上,花在孩子的活動中。
孟麗玲舍不得花公家錢,卻舍得自己吃苦受累。
2019年春天,大雨沖刷得去烏巖村的公路凹凸不平,使本就曲折坎坷的路阻礙了校車安全行駛。孟麗玲放學時就頭戴斗笠,身披薄膜,手拿鐵鏟,一直跟車前行。遇到水鐺就在山路邊鏟沙石填充,常常弄得一身的泥濘。
孟麗玲每天顛簸十幾里安全把孩子送到家才疲憊地返校。人黑了,瘦了,晚上收收洗洗直到半夜,第二日一早起來又去路邊等候校車。
2019年,幼兒園在暑假進行了整修:墻面粉刷煥然一新,樓梯間重新鋪上了地膠,滲水的樓頂也進行了徹底整治,添置了部分戶外活動器械,設置室內活動區角,添置了圖書和書柜,廚房添置了開水機,熱水器,消毒柜。校園種植花草,環境優美。
僅兩年時間,辦園條件明顯改善,教師師資力量迅速提升,園內管理井然有序,教師積極性空前高漲,處處呈現出生機與活力,一個嶄新的幼兒園呈現在人們眼前。
同事眼中的“孟姐姐”
在慈口中心幼兒園,沒有人稱孟麗玲為園長,大家都喊她“孟姐”。
孟麗玲就像位姐姐一樣,與同事們相處,親如一家人。她操心她們的成長,關心她們家庭生活,以心換心及時排除情感困惑。
剛開始,許多請來的老師因為未受過專業培訓,又缺乏工作經驗,不知如何教導孩子。孟麗玲就以一堂堂的示范課,教會她們如何組織教學活動,如何與孩子相處,如何調動孩子的情緒。還鼓勵年輕教師上進,創造條件送她們外出學習與參觀。
蔡露艷是位“90后”青年,由于沒有條件完成大學學業,孟麗玲時刻把她帶在身邊,要她多學習,通過自學完成了大學學業,考取了幼兒教師資格證,很快就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擔任起幼兒園副園長。
炊事員朱妹月工資僅1300元,丈夫靠打零工供三個孩子讀書,生活十分困難。孟麗玲與她親如閨密,兩人常常一起散步、聊天,碰到朱妹有什么困難都盡力而為幫助。
小到孩子穿的衣服,大到孩子報考專業,還有銷售生產的茶油與土特產的出售等等,總是能夠恰到好處地雪中送炭,以解燃眉之急。農忙時節,孟麗玲夫婦經常在雙休日里,開車幾十公里幫助朱妹挖紅薯、摘桔子。手上打起水泡,身上臉上劃了血痕,從山坡上摔倒。弄得朱妹的鄰居也羨慕不已:這是哪來的好姐妹,好幫工啊!
說起孟麗玲,朱妹夫婦說:“跟孟姐多年來如同親戚來往,她視我家孩子為自己孩子來關心。每回到縣里都是買大包水果呀魚肉呀拿到學校,分給教師和孩子們吃,她真是好,對誰都好。”
孟麗玲在街坊鄰居中的口碑也十分好。慈口街上的人,見面都熱情地打招呼,老遠就笑臉相迎。“小孟與大家的關系很融洽的”,慈口街上幾個小店的店主都稱贊她。
孩子眼中的“親媽媽”
丈夫許先生說起妻子,心疼不已。他說:“我看她每周疲憊地回家的樣子,勸解她放棄,她就是舍不得那些孩子。
當看到那一百多張天真的笑臉,那一張張安靜了的睡臉,心底就愛意翻涌。”孟麗玲深情地說:“世上再沒有比這更美的事物了!”
一百多個臺階上,孟麗玲一天接送八趟,大手拉小手,心連著心。孩子的交通安全、餐飲安全,一刻也不敢放松,生怕有任何閃失。這些孩子家住在富水湖邊十幾個壟垞里,水路陸路十分不方便,接送孩子上下學就成了她最為重要的事。
孟麗玲每天6點就起床,一直到下午放學把孩子安全送到家才能松懈下來。有的孩子一時沒人接,她就安頓在自己家做飯吃,直等到家長忙好來接。有個爺爺奶奶沒時間在假期帶孩子,孩子父母又不在身邊,孟麗玲就把她接到自己家里,與自己幾歲的女兒作伴。一住一個多月,悉心照顧。孩子也習慣了這位媽媽的關愛,一下課,都圍攏來,一個個叫著“園長媽媽,園長媽媽”,聽得孟麗玲心花怒放,感覺百般辛勞也值了。
在一天一天的相處中,孩子們深深地愛上了幼兒園,愛上了他們漂亮的“園長媽媽”,而孟麗玲也是心系孩子們,想盡一切辦法克服困難,不讓孩子留下遺憾。
2019年6月份,慈口通往烏巖的路因山體滑坡堵住了。烏巖村30多個孩子上不了學,孩子們又十分想參加六一兒童節活動,怎么辦呢?
孟麗玲租了一條船去接孩子們。那天一清早,她與蔡老師一起租船前往烏巖碼頭,一路無心欣賞沿途的湖光山色。船離岸越來越近,遠遠望去,碼頭上烏泱泱一大片,站滿了家長和孩子,他們身子前傾,用同一個姿勢望著機船,像盼望星星月亮一樣。那一刻,孟麗玲的眼淚流了下來。
望著那一雙雙澄沏的眼睛,孟麗玲心里頓然而起一股激情,一定要把孩子帶好,讓他們盡情享受陽光雨露的撫育。
30多年來,孟麗玲培養的孩子有考上華中科技大學、復旦大學的,現在在讀研究生的,這些孩子在人生路上越走越遠,越飛越高,還是忘不了當年慈祥的“媽媽”。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周漢寧:二十年擦亮一扇“窗”
下一篇:
咸寧市崗位學雷鋒標兵許建軍 守護心中安與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