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返鄉(xiāng)黨員的扶貧情懷 ——記湖北固德包裝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長何二龍
11月26日,湖北固德包裝制品有限公司通城縣五里鎮(zhèn)扶貧車間生產現場,一片繁忙景象。車間內,機器聲轟鳴,工人們忙著生產各種包裝袋;車間外,建筑材料有序地堆放著,工人們正在進行廠房擴建。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公司董事長何二龍,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回報鄉(xiāng)梓。他說:“我應該回饋社會,反哺鄉(xiāng)親,力所能及地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多年來,何二龍熱心公益,扶貧幫困,用共產黨員的信念、農民的純樸、創(chuàng)業(yè)者的胸懷,帶領著家鄉(xiāng)群眾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多次被鎮(zhèn)黨委評為“優(yōu)秀共產黨員”。
■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
為鄉(xiāng)親托起致富夢
42歲的何二龍是通城縣五里鎮(zhèn)何家村人。何家村的老人們提起何二龍,都會異口同聲地說:“他是個好孩子。”
何家村是五里鎮(zhèn)的一個小村莊,面積不大,有3個村民小組296戶。由于年輕人大量外出務工,留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和婦女兒童,其中6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120多人。
幫忙照顧村民成了何二龍“分內”的事。他經常幫不識字的村民代寫代填各種申請表格,送行動不便的村民上街辦事,拿出資金購買物資慰問村里的困難戶、老黨員……無論平日里的工作有多忙,村里的大小事情,他都熱心幫忙。
在何家村當了22年的老黨支部書記何立秋,是何二龍的入黨介紹人,看著何二龍從小長大。品質好、為人善良、有愛心,是他對何二龍的評價。他說:“二龍這個孩子,思想覺悟高,只要村民有困難、有問題找他,他二話不說,一定會盡最大的能力幫忙。”
何二龍原本在廣東開辦燈飾加工廠,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后,毅然決定回通城老家辦廠興業(yè),帶動鄉(xiāng)親共同致富。2012年,何二龍結束了在廣東的生意,在通城縣馬港鎮(zhèn)開辦了湖北固德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專門生產銷售塑料色母、塑料助劑。何二龍的公司讓馬港鎮(zhèn)更多的低收入群眾有事做、有活干、有錢賺,離土不離鄉(xiāng)就近務工,實現了照顧家庭、增加收入兩不誤。如今,公司年產值達2000萬元,共吸納60余名附近村民在家門口就業(yè),工人每月工資都在4000元以上。
富裕了的何二龍從來沒忘自己是農民的孩子,心里裝著養(yǎng)育他的家鄉(xiāng)人民。多年來,他關注民生,回饋社會,把扶貧幫困、捐資助學、慰問敬老、修橋修路作為自己應盡的義務。
2009年初,何家村二組至通村公路有1公里的“斷頭路”,嚴重制約了一百多戶村民出行。何二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當時正是他事業(yè)起步期,資金短缺,他卻帶頭捐款,義無反顧地拿出10000元。在他的帶動下,村民們紛紛響應,一起籌集捐款20萬元。為了把路建好,他放下手上的生意,回家既當工人,又當監(jiān)理,同村民一道參與修路。一條1公里長的通組水泥公路成了一條連心路,讓他和村民的關系更近了。2015年,何家村村級公路拓寬,得知消息的何二龍又主動捐出2萬元。
■投資建廠,為產業(yè)脫貧找出路
今年,五里鎮(zhèn)黨委政府為幫助貧困戶脫貧就業(yè),在五里鎮(zhèn)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建立扶貧車間。
“一個人富,不算富,只有鄉(xiāng)親們都富裕起來了,才算真正的富!”在馬港鎮(zhèn)辦廠的何二龍為村里產業(yè)脫貧找出路,萌發(fā)了回家鄉(xiāng)開辦扶貧車間的想法。
“我是五里鎮(zhèn)人,在家里開辦扶貧車間優(yōu)惠政策多,還可以為農民提供可以增收的就業(yè)崗位。”問起為何返鄉(xiāng)開辦扶貧車間,何二龍如是說。
今年6月,主要生產高中低檔紙塑復合袋、編織袋、牛皮袋、PE袋、紙袋等產品的湖北固德包裝制品有限公司在扶貧車間正式投產。目前,公司已投資900萬元購置設備、擴建廠房,解決25人就業(yè),其中貧困戶18人。
何二龍說:“廠里工人大多是安置點的貧困戶,他們在這里干活既能操持家務、接送孩子,還可以掙錢貼補家用。工人每月干得多的可掙3500元,少的也可掙2800元。”
女工易丹是五里鎮(zhèn)季山村人,住在集中安置點。因為疫情影響沒有外出打工,現在在扶貧車間當管理人員,上個月剛剛領到了3200元工資。她說:“我有兩個孩子,以前在外打工一直沒有時間照顧。現在在家門口上班,掙的錢跟以前在外打工時差不了多少,還可以照顧婆婆和孩子,真是方便啊。”
今年46歲的劉曉玲,家住五里鎮(zhèn)相思村,老公在一家磚廠打工,兩個小孩在上學。一家人原在城里租房住,2018年底搬進集中安置點。住房問題雖然解決了,但家庭收入一直得不到保障。
今年6月,劉曉玲到何二龍的公司上班,生活迎來了轉機。“我以前一直在家?guī)『ⅲF在在這里上班,每個月有2800元的工資,家里的活兒也沒耽誤,全家的收入有了大幅度提升。”劉曉玲說。
何二龍說,目前公司正在進行擴建,擴建后將引進人才提高產品檔次,開拓銷售市場,把公司做大做強,爭取安排貧困戶就業(yè)人數達到80人,年營銷額達到2600萬元。
■抗擊疫情,為百姓健康守好門
2020年春節(jié),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何二龍主動請纓,堅守在疫情防控值守的一線。他白天走街串巷,深入到院落做好村民出入登記、測量體溫、勸返等工作,通過電話、巡回小喇叭廣播等多種形式,做好疫情摸排。晚上他連續(xù)在村組路口疫情防控檢疫點值勤,一連值了20個夜班,為何家村疫情防控把好第一道關口。
在進行摸排值守、入戶宣傳時,何二龍發(fā)現很多村民買不到口罩,甚至一些防控疫情一線的醫(yī)護人員、鎮(zhèn)村干部等都缺乏必備的口罩。何二龍第一時間為困難群眾捐了2000元現金,并毫不猶豫地把廠里庫存的10000多個口罩全部捐了出來,還和村干部一起,把口罩挨家挨戶地發(fā)到村民手中,緩解了當地干群的“燃眉之急”,彌補了防疫物資短缺。 “當時因為疫情影響,工廠沒有開工,剛好廠里還有些庫存,我也沒多想,就全部捐出來了,多少盡我的一點綿薄之力。”何二龍話語中帶了此許平靜。
村組道路封鎖后,何二龍還主動上門為群眾當起“代購員”“運輸員”,經常為村民買米灌氣,免費代購奶粉、藥品。
“龍哥,你能不能到鎮(zhèn)上幫我買點奶粉和治小孩子拉肚子的藥啊?”有一天晚上,村民張敏急匆匆地找到何二龍。張敏兩歲大的兒子突然拉肚子,奶粉也吃完了,交通封閉的情況下,進城買藥買奶粉成了件難事,只好請何二龍幫忙“代購”。何二龍二話沒說就開車趕到鎮(zhèn)上的藥店幫張敏買藥。當時鎮(zhèn)上唯一的一家藥店沒有開門,他四處打電話聯(lián)系藥店老板,幾經周折才買到孩子的止瀉藥。隨后,他又跑了幾家超市才買到奶粉。
疫情期間,何二龍經常這樣幫村民義務“代購”生活物資。面對村民的感謝,何二龍說:“我是農民的兒子,但我更是一名共產黨員,在這個特殊時期,更應該起到模范帶頭的作用,為村民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下一篇:
閑不下來的管閑事 ——與一位社區(qū)網絡黨支部書記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