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支書的擔當 ——記通城縣麥市鎮陳塅村老黨員戴法佑
記者 陳婧 攝影 趙忠志 通訊員 吳浩 羅彪
| ||
| ||
|
村里沒有寬闊的公路,他帶頭集資,磨破了嘴皮子讓一百多戶村民無償搬遷;洪水來襲,他不顧自家的田地,第一時間轉移、安置受災群眾;當疫情來臨,他寫下請戰書,主動要求上戰場……在通城縣麥市鎮陳塅村,66歲的“老支書”戴法佑用公正無私的奉獻,在群眾間豎立起有口皆碑的“好黨員”形象。
即便是退休了,在村里的山坳間、田坎上、河道邊,只要哪里有村民需要幫助,他就出現在哪里,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書寫共產黨員矢志為民的博大胸懷。
????一條致富路,見證他敢于擔當
1995年,戴法佑還是一名食品加工個體經營戶。因為人公正無私,且一心想要帶領村民共同發家致富,被當地黨員群眾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
在職期間,戴法佑經常到田間地頭指導村民科學種田,合理防治和田間管理;并發揮自己的經商才能,引導村民發展家庭副食品加工作坊3家,讓健康綠色的農家土特產走出深閨……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1998年7月1日,在陳塅村老舊的黨支部辦公室內,44歲的戴法佑面向鮮紅的黨旗,鏗鏘宣誓。入黨后,他將“為民服務”四字作為行事準則,只要哪里有村民需要幫助,他的身影就出現在哪里。 對陳塅村一千多戶村民而言,戴法佑干得最漂亮的一件事,就是幫助村里修通了一條8米寬的公路。
“2001年前,由我們村到鎮上的主干道是一條坑坑洼洼的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還是其次,關鍵是路面太窄,偏偏臨近的幾個村子又要經過我們村進縣城,常常堵得水泄不通,交通事故也時有發生。”陳塅村4組村民何家祥回憶說。當時,村兩委曾數次召開會議,商量對策,大家一致認為應當對路面進行拓寬和硬化。可高額的建設資金,以及一百多戶村民的拆遷安置問題,卻讓眾人心底打起了退堂鼓。
戴法佑卻沒有那么多顧慮,他只想著該如何解決眼前的難題。為讓道路建設納入規劃,他數次前往通城縣住建部門,咨詢相關政策法規。沒有政策資金,就召集村民集體出資,并自己帶頭出錢。
在沒有一分錢拆遷補償的情況下,為讓一百多戶村民自愿將自家老房拆除,并自費重建,戴法佑挨家挨戶上門走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花了近一年的時間終于完成了這個在所有人看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他沒有私心,修路是為大家的出行。他說路修好了,村里人氣流動,財路自然也就寬了。”何家祥說,因戴法佑的“先見之明”,讓道路兩邊的民房整體后移數米,如今硬化并修建了人行道的村級道路,平坦寬闊宛如縣城。村民們不僅開門做生意,有的還出租房子,增加了收入。
????一筆筆愛心款,反映他熱心快腸
“不得了,發水勒!趕緊起來,我去通知大家……”2011年6月10日上午5時,習慣早起的戴法佑透過窗外,望見稍遠處地勢較低的村灣都被淹沒在洪水中,趕緊喊醒家人,自己匆匆著衣,涉水轉移群眾。
當戴法佑將40多位居住在地勢低洼處的村民逐個安置妥帖,他自己家的田地,則被洪水沖毀,未能及時搶收。戴法佑卻沒有任何怨言,他將被洪水沖垮了房屋的七組村民楊金理安排到家里居住,并開導他不要為房子重建的事情發愁。
洪水退去后,戴法佑第一時間召集黨員群眾奉獻愛心,幫助楊金理重建住房。他自己率先拿出500元錢,很快得到了眾人的響應,大家你50、我100,很快籌得善款一萬四千余元,讓楊金理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燃起了災后重建的信心。
類似的事,不在少數。雖然自己的收入并不高,但不管哪個村民家里發生了不幸或有困難,他總是及時上門慰問,送錢、送物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但有些錢,他卻帶頭讓村民堅決不收。
今年4月,疫情解封不久,縣農業部門到村里對農田進行改造升級,修建機械耕作道路,意在提高生產效率,助農增收。然而,道路規劃途中,經過一棟牛舍,是村里13戶村民集資修建的。
“國家的錢,不要白不要。”聽說要拆牛舍,不少村民想借機“發筆小財”。戴法佑卻站出來反對,他說:“國家給我們修路,是為我們謀福,我們不能幫什么忙也就算了,怎么還能拿國家的錢。屬于我家的那一份,我一分錢都不要!”
被戴法佑一心為公的行為觸動,原本不肯松口的12戶村民,紛紛表態,不要一分錢的拆遷補償。
????一張請戰書,書寫他臨危不懼
春節,對中華兒女而言是團聚的日子。今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萬家團圓。已經66歲的戴法佑通過新聞看到黨和國家號召廣大干部群眾“萬眾一心、抗擊疫情”,當即拿出紙、筆,寫下一紙請戰書。
“這是黨和政府需要用人之際。我作為一名黨員,請求投入戰斗。一定做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服從調配,完成黨交給我的各項任務……”1月26日,這封請戰書被送交到麥市鎮陳塅村黨支部。
接到戴法佑的請戰書后,考慮到他年紀較大,陳塅村黨支部書記潘雪祥多次勸說讓他在家好好休息,注意身體。戴法佑卻說:“我年紀雖然大了點,但身體還好,這么關鍵的時刻,作為一名黨員,在家呆著也不安心,有任務放心交給我!”
擰不過倔強的戴法佑一再請戰,黨支部只得將他安排到防疫一線。
一個口罩、一把體溫槍、一疊宣傳單,就是戴法佑的全部裝備。他以勇氣和信心做武裝,深入各村民小組開展入戶宣傳、排查重點人群、測量體溫等工作,將防疫口號喊進群眾心底,凝聚起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強大能量。
而在村里還未組織黨員捐款時,戴法佑就先捐了500元,后村里捐款時又替他在外務工的兒子捐了1000元。
眼見通城縣駐村工作隊疫情期間生活交通不便,戴法佑又多次上門送上臘魚臘肉和新鮮蔬菜……他說,看到村里黨員干部與工作人員一直在抗擊疫情一線日夜奮戰,不辭辛苦,我同樣想要盡自己一份力。
在陳塅村黨支部書記潘雪祥看來,凡是村集體公益事業,都會留下戴法佑的身影。而為了主持公道伸張正義,這位老黨員偶爾還得罪過人,自己則吃了虧。
“最近的一件事就是今年3月……當時疫情還未結束,戴法佑在入戶宣傳的過程中,聽說有人在河道非法挖沙,立即趕往現場,挺身制止。”潘雪祥說,戴法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黨員的責任和擔當,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值得每一位黨員學習。
當被問道為什么做這一切時,就像不甘落后的戰士一樣,凡事沖在前列的戴法佑,簡短卻鏗鏘有力的回一句:“我是黨員,這是我該做的!”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下一篇:
一位交通人的“鏖戰” ——記湖北通遠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